夏朝皇帝姒廑简介

时间:2018-09-21 来源:工作计划 点击:

  廑 (?——?)又名胤甲、顼。帝扃子。生卒年不详。夏朝国王。在位时,国力衰弱,退居河西(今河南洛阳到陕西华阴)。病死,葬于安邑(?)。后传位给叔孔甲。一说廑在位40年(未确)。

  廑又名胤甲,夏国王以日干为名字,从胤甲始,说明这时夏人已经掌握了用六十甲子记日的方法。夏代人民在积累农业生产经验的同时,天文历法知识也逐渐积累了起来。《左传》所引的《夏书》,记录着当时发生于房宿位置上的一次日食,描写了当时还没有认识日食的自然规律的人们鸣鼓奔走的景象。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。夏代已有了成文的历书,这就是保存下来的《夏小正》。《夏小正》一书所记录的天象、气候和古代中原地区(特别是伊、洛流域)的天象、气候非常接近,而伊、洛、颖、汝河流域正是夏族的起源地和夏王朝的政治中心区,因此《夏小正》为夏人著作应当是可信的。春秋时代的孔子即认为《夏小正》为夏代文献,孔子主张吸取夏的文化成果,其中第一项就是采用夏朝历法。

  《夏小正》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古老的月令历书,该书从首至尾,有条不紊地按十二月次第记载着星宿的出没,候鸟的往来,草木的荣萎,虫禽的鸣蛰,无疑地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,从大自然所吸取有关时令、气候的知识的一部总结。

  廑在位时,商的势力已崛起,夏的国势又趋衰落,退居于西河地区(今河南省洛阳市到陕西省华阴县之间)。

  廑统治期间,还出现了“十日并出”的异常天象,我国古人往往把天象的异常和现实社会中的政治动荡连系起来,因此,古人在这时记载“十日并出”,实际上反映着当时社会矛盾比较突出,天灾人祸必然酿成动乱,就是说此时的夏王朝已经走完了巩固和发展的历程,而开始进入由盛而衰的阶段。“十日并出”也有科学解释。中国沿海之地,海上湿度过强时,太阳朝出水平线,往往为空中水气反映出来一两个光圈,似乎三日并照。古人不懂科学道理,遂夸大为“五日并出”,或“十日并出”。

  夏朝由盛而衰的阶段,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怪事,其中的一件留下了深远的影响,甚至一千年后西周的灭亡,也与这件事有关系。其经过是这样的:

  夏朝衰落的时候,褒国国君的灵魂化为两条龙,一同飞入夏朝的宫廷,并且开口说道:“我们是褒国的两位国君。”说完,二龙忽然不见,但地上还残留着龙的口沫。夏人把龙的口沫,收集起来,藏在一个盒子里,密封保存。夏亡后,随着兴起的殷、周两朝都严禁打开来看。直到周厉王末年,宫廷内制度混乱,有人偷偷打开这个盒子,结果龙的口沫由盒子里流出来,满地都是,无法清除。周厉王派遣一个妇人,脱掉衣服,对着龙的口沫鼓噪,企图借此驱除妖气。龙的口沫变成一只黑色的蜇蜴,爬入了王府之中。王府的一个宫女,才六、七岁,触及了这个蜇蜴,她长到十五岁时,便有了孕。周宣王时她生了一个女孩,由于这是个没有父亲的孩子,便不敢抚养。结果新生的婴儿被弃在道路旁。

  这时,国内流传着“(音掩)弧箕服,实亡周国”的歌谣,意即用桑木作的弓,用箕木制的箭袋,要把周朝灭掉。宣王下令不准制造和出卖用桑木和用箕木做的箭袋。可是恰有一对夫妇不知他的禁令而到镐京城里卖这两种东西。宣王得知此事,下令捉拿他们。这对夫妇闻讯后只好逃命,在路上看见那个被抛弃的女孩。就抱回家收养。这对夫妇逃到褒国。女孩长大后,美貌如花。恰巧褒国的君主褒姁被周幽王拘禁在监狱中,褒国便选上这个女孩,把她敬献给周幽王。幽王见了这个美女,便释放了褒姁。这个美女便是褒姒。周幽王是宣王的儿子,是个末代昏君。他原娶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后,生下太子宜臼。可自从得到美女褒姒后,周幽王便开始疏远宜臼。

  最后宜臼被废,逃到申国,依傍舅父申侯。幽王改立褒姒的儿子伯盘为太子。周幽王十分宠爱褒姒。由于褒姒千金难买一笑,幽王终于想出举烽火戏诸侯的把戏。烽火是我国古代一种报警设施。西周时周王分封了一些内诸侯,离京城的距离较近,如果遇到王室有内乱或外敌入侵等紧急情况,就在骊山顶的烽火台上燃放烽火。骊山上远远近近有二十多座烽火台。诸侯望见火光或浓烟就出兵救应。这种紧急警报当然不能乱用,可幽王为了引褒姒一笑,竟在没有敌情的情况下,命令兵士燃放烽火,自已和褒姒在烽火台上饮酒作乐。各路诸侯望见烽烟,纷纷率领兵马前来勤王。可是什么情况都没有,幽王和褒姒却哈哈大笑。后来幽王几次燃放烽火,诸侯再也不来了。

  由于被废的太子宜臼逃奔申国,其舅父申侯予以收留,周幽王决定讨伐申国,处死太子。申侯大怒。公元前771年,申侯联合繒国和西夷犬戎的军队攻打幽王。三国军队攻打到了西周的京城,幽王被迫在烽火台上燃点焰火,征集诸侯们军队前来救援。结果诸侯派军队来的极少,西周的京城被攻破。司徒郑桓公在京城内率领一部分军队和戎人战斗,郑桓公战死。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之下,虏褒姒,尽取周朝财宝而去,西周灭亡。

  这件事主要发生在周朝,直接导致了西周的灭亡,是周朝盛衰的转折点,可是,其根源却在夏代,夏朝的衰落导致了妖孽的出现,所以唐代诗人骆宾王说:“龙漦帝后,识夏廷之遽衰。”褒国姓姒,是夏人的同姓国。原在今河南息县北褒信集。西周时迁陕西褒城。

  一说廑葬于安邑附近(未确)。

推荐访问: 夏朝姒癸

扩展阅读文章

工作计划热门文章

推荐阅读文章

工作计划推荐文章

推荐内容

京ICP备15015689号

苹果女性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