迎六一:虫爹的私人育儿书(之一)

时间:2018-11-18 来源:母婴育儿 点击:

  迎六一:虫爹的私人育儿书(之一)

  文/蔡朝阳

  现在我可以说,我与虫妈是有着很坚决的育儿观的。举世誉之不加劝,举世毁之不加沮。在面对一些实际问题时,比如考试成绩啊,回家作业啊,之类的,我与虫妈的坚决也令一些不熟悉的朋友诧异,他们会这样说,哇,你们俩好强大。嗯,确实,孩子面临的应试的世界颇为险恶,而这时需要内心强大的,不是孩子,而是父母。

  当然我们的观念也并非生来如此,是在为人父母的过程中不断学习,不断悟得的。但其实,也未必如我所写文章那样,那么淡定。谁又没有焦虑呢?生于此国,身为父母,焦虑乃是常态,淡定只是偶尔。就像我写的一个文里曾说的,我们必须剽悍,必须野蛮,我们才能保持独立的思考。

  我指的剽悍与野蛮,是指一种思想状态,而面对孩子的时候,则无论如何都会含情脉脉。因为我们的成长,是跟孩子同步的。

 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感觉,与孩子共同成长,同时也是对自己生命的不断拓展。如果不是在为人父母的生涯中不断有新收获,那么为人父母的乐趣就少了很多。其中,最大的教益,自然来自读书。这些书籍,有些来自朋友的推荐,有些是偶然的发现,我要对我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。以下是我在最近10年间所读的部分跟育儿有关的书,罗列如下,挂一漏万,仅供参考,概不负责。

  龙应台《孩子,你慢慢来》《亲爱的安德烈》

  在我准备成为一个父亲的时候,《孩子你慢慢来》这本书是我最赞赏的书。甚至可以说,我决意承担一个父亲的责任,很大程度上也跟这本书有关。以至于我在虫妈怀孕时,写了一篇同名的文章。这篇同名文章,会是我写菜虫一书的内中一文,我承认,这篇写于2005年妻子怀孕时的文,没有龙应台写得好。

  我从龙这本书里感受到了满溢的爱,以至于买了很多本这样的书,一一送人。当然,现在,因为我读了更多的儿童书,因而对龙应台有所保留意见。比如,我认为龙应台这本书还是文人或者思想者的育儿随笔,但并不全部是一本儿童视角的育儿书。这本书可以给你爱的感动,但有些地方,事关儿童教育的一些观念,我却觉得似是而非。但无论如何,这本书给我的感动,使我有一种脱胎换骨的变化。因而,无论如何看待龙应台,我仍是对他的写作充满敬意。包括后来的那本《亲爱的安德烈》,这个时候安安已经是一个青年人了,而我现在还没有到达这一时刻。这本《亲爱的安德烈》我常推荐给我的高中生孩子读,他们也都喜欢,喜欢之后就羡慕,为什么龙应台这个妈妈能这么平等地跟孩子对话,而我们的妈妈为什么这么碎嘴。这个感受是足以为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戒的。

  冉云飞《沉疴》《给你爱的人以自由》

  前几年我一直是以一个基础教育的激烈的批判者的身份出现的。后来慢慢地变温和了。这不是因为年纪大了成为了中庸派,而是我发现只是诅咒的话,地面上的香蕉皮不会因为你的诅咒而自动回到垃圾桶里,你还得去捡起来。但是现在很多不甚了解我的人还是会对我觉得很奇怪:你一方面激烈批判基础教育,一方面又在体制之内,你不分裂么?其实这是浅见啊,因为我在体制之内,才更有资格批判嘛,我观察得切近而仔细嘛。

  我对基础教育的批判,在读了冉匪的《沉疴》一书之后,才有制度性批判的视野。之前,没觉得教育里面有这么深刻的意图含焉啊。所以我翻我2003年写的关于语文教育的批判啊,思考啊,那一个叫浅薄啊。我读《沉疴》的时间大约是2001年左右。冉老师这书是1999年出版的,但2001年纸质书已经很难找了,我当时就读的是txt格式。现在冉老师说这本书大概会在HK再版,届时买个HK版也是不错的。

  《给你爱的人以自由》,这是冉老师2013年出的书。现在这个标题成了我的一句口头禅,在各种场合念叨。另外相似的两句是:其一,只有在自由中,教育才是可能的;其二,爱是生命的自由状态。

  迎六一:虫爹的私人育儿书(之一)

  文/蔡朝阳

  现在我可以说,我与虫妈是有着很坚决的育儿观的。举世誉之不加劝,举世毁之不加沮。在面对一些实际问题时,比如考试成绩啊,回家作业啊,之类的,我与虫妈的坚决也令一些不熟悉的朋友诧异,他们会这样说,哇,你们俩好强大。嗯,确实,孩子面临的应试的世界颇为险恶,而这时需要内心强大的,不是孩子,而是父母。

  当然我们的观念也并非生来如此,是在为人父母的过程中不断学习,不断悟得的。但其实,也未必如我所写文章那样,那么淡定。谁又没有焦虑呢?生于此国,身为父母,焦虑乃是常态,淡定只是偶尔。就像我写的一个文里曾说的,我们必须剽悍,必须野蛮,我们才能保持独立的思考。

  我指的剽悍与野蛮,是指一种思想状态,而面对孩子的时候,则无论如何都会含情脉脉。因为我们的成长,是跟孩子同步的。

 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感觉,与孩子共同成长,同时也是对自己生命的不断拓展。如果不是在为人父母的生涯中不断有新收获,那么为人父母的乐趣就少了很多。其中,最大的教益,自然来自读书。这些书籍,有些来自朋友的推荐,有些是偶然的发现,我要对我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。以下是我在最近10年间所读的部分跟育儿有关的书,罗列如下,挂一漏万,仅供参考,概不负责。

  龙应台《孩子,你慢慢来》《亲爱的安德烈》

  在我准备成为一个父亲的时候,《孩子你慢慢来》这本书是我最赞赏的书。甚至可以说,我决意承担一个父亲的责任,很大程度上也跟这本书有关。以至于我在虫妈怀孕时,写了一篇同名的文章。这篇同名文章,会是我写菜虫一书的内中一文,我承认,这篇写于2005年妻子怀孕时的文,没有龙应台写得好。

  我从龙这本书里感受到了满溢的爱,以至于买了很多本这样的书,一一送人。当然,现在,因为我读了更多的儿童书,因而对龙应台有所保留意见。比如,我认为龙应台这本书还是文人或者思想者的育儿随笔,但并不全部是一本儿童视角的育儿书。这本书可以给你爱的感动,但有些地方,事关儿童教育的一些观念,我却觉得似是而非。但无论如何,这本书给我的感动,使我有一种脱胎换骨的变化。因而,无论如何看待龙应台,我仍是对他的写作充满敬意。包括后来的那本《亲爱的安德烈》,这个时候安安已经是一个青年人了,而我现在还没有到达这一时刻。这本《亲爱的安德烈》我常推荐给我的高中生孩子读,他们也都喜欢,喜欢之后就羡慕,为什么龙应台这个妈妈能这么平等地跟孩子对话,而我们的妈妈为什么这么碎嘴。这个感受是足以为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戒的。

  冉云飞《沉疴》《给你爱的人以自由》

  前几年我一直是以一个基础教育的激烈的批判者的身份出现的。后来慢慢地变温和了。这不是因为年纪大了成为了中庸派,而是我发现只是诅咒的话,地面上的香蕉皮不会因为你的诅咒而自动回到垃圾桶里,你还得去捡起来。但是现在很多不甚了解我的人还是会对我觉得很奇怪:你一方面激烈批判基础教育,一方面又在体制之内,你不分裂么?其实这是浅见啊,因为我在体制之内,才更有资格批判嘛,我观察得切近而仔细嘛。

  我对基础教育的批判,在读了冉匪的《沉疴》一书之后,才有制度性批判的视野。之前,没觉得教育里面有这么深刻的意图含焉啊。所以我翻我2003年写的关于语文教育的批判啊,思考啊,那一个叫浅薄啊。我读《沉疴》的时间大约是2001年左右。冉老师这书是1999年出版的,但2001年纸质书已经很难找了,我当时就读的是txt格式。现在冉老师说这本书大概会在HK再版,届时买个HK版也是不错的。

  《给你爱的人以自由》,这是冉老师2013年出的书。现在这个标题成了我的一句口头禅,在各种场合念叨。另外相似的两句是:其一,只有在自由中,教育才是可能的;其二,爱是生命的自由状态。

  松田道雄《定本育儿百科》

  这本书据说是日本销量最多的一本育儿书。而我在菜虫5周岁前,一直珍藏书房,以备不时之需。也买过好多送人。有一阵子,这书搞特价,新青年书店当时进了100多本,最后也还都卖光了。因为,这本书太实用了,几乎儿童期间会遇到的问题,此书均有涉及。而且这本书还在不停地修订之中。你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专业精神与认真的治学精神。

  蒙台梭利《童年的秘密》《有吸收力的心灵》

  有一天,我突然收到一个快递,里面是一本书。打开之后,才发现是亲爱的杨庆姐寄来的。童年的秘密,就在于,这是童年本身,而非其他。我们知道“童年”的发现是近代的事情,这个话的意思是说,只有童年被我们发现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之后,童年才被我们所研究。这里可参看波兹曼《童年的消逝》。

  河合隼雄《孩子的宇宙》《爱哭鬼小隼》《写给未来的回忆录》《实用教子秘诀48条》《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》等

  哦,河合隼雄,我把他全部已经译成中文的书全买了,堆而读之,不亦快哉。最初这是咕咚阿姨介绍给我的,后来杨庆姐说,是杨庆姐介绍的。所以,在儿童心理学的初步了解这件事上,杨庆姐是我的启蒙老师。与《童年的秘密》的抒情性与理论性不同,河合隼雄的书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,河合隼雄是一个临床医生。即是说,他会在书中出现很多真实的案例,然后对这些案例进行以荣格心理学为背景的就事论事的分析、研究和讨论,从中,我们得出有益于自身的经验。

  马丁•洛森《解放孩子的潜能》

  琳•欧德菲尔德《自由地学习》

  卢安克《与孩子的天性合作》

  吴蓓《请让我慢慢长大 : 亲历华德福教育》

  以上四本都是华德福的书。其实除了这些以外,我还读过李泽武、黄晓星等华德福人的著作。现在尽管我的朋友里不乏华德福的反对者,而我自己也不在再迷信华德福,但我仍会满怀感激地推荐这些书。因为,一时一地,我们对教育的观念会有很多不同,在我只看到中国的教育现状时,华德福的观念是“他山之玉”。比如华德福肯定孩子身上灵性的一方面,接近于宗教的神圣性,而又并非宗教,这一点对我们身为父母的特别有帮助,因为中国的传统教育有两个问题,一是工具化,不将孩子看作价值的本源,而是实现某个目标的手段,这一点非常糟糕,比如养儿防老就是这样的观念。还有一点就是,中国人相信棍棒下面出孝子,中国人是会打孩子的。我个人认为这是野蛮。但如何破除这种野蛮呢,就是给予孩子以尊重。华德福认为孩子是神性的存在,这就根本上杜绝了不尊重孩子的逻辑根源。

  顺便说一句,最近吴蓓老师在《读写月报新教育》里有一个文章,主要谈华德福教育用不用剪刀的问题。我看作这是吴蓓老师自己对中国式的华德福教育的一个反思。其实也回应了几年前胡萍老师对华德福的一组批评。

  茨威格《昨日的世界》

  我相信这书是很多朋友的大爱。也是我的大爱。我读过三遍这本书。但最近一次读是2012年的时候,与我年轻时的观感不同,我竟然把这本书当作了一本育儿书。很奇怪吧。因为茨威格对当时奥地利的教育制度的批判,一个世纪过去了,一点也不过时,以至于我经常在各种场合,不断地引用茨威格的名言。还有呢,前文我讲到华德福的书对我的影响,我突然发现,史丹纳博士,年轻时跟茨威格就是认识的。茨威格并不会预料到,他首创的华德福的教育观念,竟然会影响这么大。

  华理克《标竿人生》

  这应该是一本宗教书。但是很抱歉,我竟然也将之当作育儿书。这是郭初阳推荐给我的书。锅子确实给我传福音了,我从里面感受到了两点,这两点都与我身为父亲有关。而这两点,其实归根到底只是一点,便是:爱的本质是时间。我们对孩子的爱,就如我们在凝视熟睡的孩子,我们满怀爱意,而孩子懵然不知,这就是爱。而爱的本质是时间,则意味着,如果你爱孩子,那么,你就要用足够的时间去陪伴他,陪伴是父母的职责,同时你会感受到无比的快乐,同时你也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与温暖,使他爱不匮乏,从而建立对世界的满怀善意。

  陈志武《二十四堂财富课》

  我写《为什么不能把所有东西买回家》这本小书时,深受陈志武的影响。这本书教孩子们理财。对于中文系出身的人而言,如何破除文青思维,这很重要。文青思维是一种道德情感层面的反应,不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,就像小孩子看动画片,喜欢标签化,因为这符合这个年龄层面的认知规律。但成年人就不一样了,成年人做负责的事,成年人不做不能负责的事。

  粲然《骑鲸之旅》1、2,《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》

  中国式父母的一个通病是不会做父母,因为多数父母只是年龄到了,便随大流结婚生子。而一旦成为父母之后,便发现问题多多,穷于应付,因而坊间亲子类教育书特别畅销。而据我观察,真的有价值,值得推荐的原创亲子书,实在寥寥。粲然这本与米尼一起共读绘本的书,在一干大众书之中显得卓尔不群的原因在于,这是一本真正懂得孩子的书,一本享受母亲的快乐,知道母亲的责任的书。再没有比粲然活色生香的文字,更适合来描写一段亲密无间的亲子之旅了。粲然是极稀罕的一点苦大仇深都没有的妈妈,是一个轻松、风趣、充满爱的能量的妈妈。粲然这个妈妈,几乎颠覆了所有中文经典作品中沉重而忧伤的母亲的原型意象。理直气壮的快乐,浑然天生的母爱,水乳交融地结合在粲然的文字里,建立了一个安全又周全的亲子世界。更重要的是,粲然这本书,全部细细碎碎的描述,里面满是儿童的视角,从不以成人的知识居高临下。粲然没有一句说教,而深谙教育之道;没有一句理论,而充满对儿童心理学的熟稔。孩子太需要这样妈妈了,父母太需要这样的妈妈的唠叨了。因而,粲然的每一本育儿书都值得阅读,包括同一年出版的《你是世上最好的妈妈》。

推荐访问: 育儿书推荐

扩展阅读文章

母婴育儿热门文章

推荐阅读文章

母婴育儿推荐文章

推荐内容

京ICP备15015689号

苹果女性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

Top